联系我们

商业产业

  • DeepSeek爆火,AI产业投资逻辑生变?

    DeepSeek的开源策略吸引了大量开发者和初创企业的关注,激发了新的AI创新浪潮,这可能会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和市场活力。文/每日财报 沐言春节期间,中国AI公司DeepSeek凭借其低成本、高性能的AI模型,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关注,成为这个春节最热门的公司。在美国等海外社交媒体,DeepSeek成为热搜话题,其下载量一度反超

  • 现金流暴增6倍、Q4单季净利创新高,科大讯飞重回双位数增长解码

    2024年科大讯飞营收233.43亿元,同比增长18.79%;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高达59.36%。文/每日财报 风车车AI企业这么多,科大讯飞凭什么成为最耀眼的明星?一方面是这家安徽的AI国家队明星企业,用自己的硬核实力,打造属于中国人的AI科技新范式。另一方面是在商业化进程中,科大讯飞率先收获大模型产业红利。科大讯飞2024财报显

  • 被指“垄断”,业绩与薪酬的“魔幻背离”,贝壳正遭遇现实拷问

    贝壳被质疑垄断。文/每日财报 南黎贝壳(02423.HK;BEKE.US)作为居住服务领域的头部企业,其一举一动都对行业有着深远影响。4月17日,房地产交易和服务平台贝壳控股有限公司(02423.HK)发布自愿性公告,贝壳董事会主席、首席执行官及控股股东彭永东拟捐赠900万股A类贝壳普通股。公告显示,在承担相应的纳税义务后,50%的税

  • 美年健康率先应用个体化体检AI智能体,推出全流程解决方案

    4月11-13日,“2025全民健康管理(北京)大会·第十二届301论健暨第十四届体检中心主任学术会议”在京举行。此次大会以“聚焦国际前沿,智领学科发展”为主题,汇聚了国际知名学者、两院院士,以及来自全国健康管理学界和业内外的众多专家。他们围绕国际前沿理论与技术展开深入研讨,精准剖析市场发展方向,为推动健康产业的

  • 突破1600亿!卓尔智联2024年业绩创历史新高

    3月31日,卓尔智联(2098.HK)发布2024年全年业绩报告。报告期内,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,企业逆势增长,实现营收1623.59亿元,同比增长29.59%;实现净利润9336.10万元,同比增长42.15%,展现出强大的经营韧性。同样亮眼的还有其核心业务,2024年企业供应链贸易与管理业务实现营收1617.36亿元,同比增长29.71%,持续巩固大

  • “高质量职场健康管理先行试点”培训会,徐涛分享美年解决方案

    为全面落实健康中国战略,深入推进全国防控重大慢病创新融合试点项目,开展高质量职场健康管理工作,3月20日下午,以“落实健康责任,争做先行榜样”为主题的“高质量职场健康管理先行试点”第二场落地培训会在杭州成功召开。这是继2024年12月在武汉成功召开“高质量职场健康管理先行试点”第一场落地培训会后的第二场培训会

  • 2024的小米很强,但消化估值还需努力

    近三年小米集团在收入和净利润上的年复合增速仅有3.68%和7.31%。文/每日财报 沃伦日前,小米发布了2024年业绩报告,雷军迅速跟进转发微博并称之为“史上最强年报”。2024年第四季度,单季度营业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关口来到1090.05亿元,同比增长48.8%;毛利润同比增长43.8%至224.55亿元;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幅高达69.4%,录得

  • 美年健康首家减重代谢中心落地深圳,AI赋能个性化体重管理新范式

    在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,国家卫健委主任雷海潮关于“体重异常是慢性病头号推手”的观点,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。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已突破6亿,由此引发的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,带来了沉重的医疗负担,相关医疗费用占比高达医疗总费用的70%。肥胖问题已然成为威胁大众健康的“隐形杀手”,科学减重也因此成为医学

  • 通威TNC高效组件转化效率飙升至25.28%!再破行业纪录!

    3月20日,通威股份光伏技术中心宣布,经国际权威认证机构TÜV测试,在2382*1134mm标准尺寸下,通威TNC-G12R组件正面功率达到682.8瓦(较目前市场同版型量产主流功率提高约60瓦),转换效率达25.28%;在2384*1303mm标准尺寸下,通威TNC-G12组件功率达到778.5瓦(较目前市场同版型量产主流功率提高约 60瓦),转换效率达25.06

  • AI赋能+创新药双驱动!美年健康携手信达生物助力公众健康管理

    3月18日,美年健康集团与信达生物达成深度战略合作,双方将整合优势资源,聚焦超重合并脂肪肝客户的精准干预,为代谢性疾病防治探索创新模式,助力公众健康管理。近日,随着“国家喊你减肥”出圈,成为全社会热议的话题,体重管理不仅是居民健康日常管理的大事,也是当前国家慢性病防控的重要课题,社会各界迅速行动共同参与

  • 用户增长恐触瓶颈 B站四季度全面盈利可持续仍面临考验

    2024年四季度,B站日均活跃用户环比下滑400万,月活跃用户环比下滑800万。文/每日财报 汇水B站终于打了一次“翻身仗”。2月20日,哔哩哔哩(09626.hk,以下简称“B站”)公布了未经审计的2024年四季度以及全年财务报告。财报显示,2024年B站营收为268.32亿元,同比增长19%;净亏损13.64亿元,亏损额同比收窄72%。来源:公司

  • DeepSeek引爆科技革命!华夏科技十巨头ETF攻略来了

    华夏科技十巨头ETF组合一键躺赢这场科技股爆发红利。文/每日财报 杨悦最近科技股涨疯了!春节后15个交易日(截止2月25日收盘)以来,恒生科技、科创50、CS人工智等极具科技属性的指数在短短15个交易日已分别上涨14.49%、15.48%和20.11%,远超同期大盘涨幅。这一亮眼表现也成功让世界投资者的目光从美股七巨头转向了A股和港股

  • 阿里财报:核心商业稳住了 下一步押注AI讲新故事

    本季阿里的利润增长 很大一部分源于财务操作。文/每日财报 汇水2月20日,阿里巴巴集团发布2025财年第三季度(阿里巴巴财年为每年4月至次年3月)财报。财报显示,公司实现营业收2801.5亿元,同比增长8%;净利润为464.34亿元,同比大幅增长333%。来源:公司财报报告期内,电商业务增速加快,阿里云商业化收入重回双位数增长,

  • 助力香港高校学历核验,跨境数据验证平台再添新场景

    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已接入8家场景机构。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推进,深港两地数据流动日益频繁。近日,微众科技联合香港翘晋科技,依托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推出教育领域创新应用,支持香港理工大学安全高效完成内地学生教育信息核验。这一应用不仅为内地学生赴港求学提供便利,更为香港高校优化入学审核流程、筑牢学术

  • 百度在 AI 浪潮中的沉浮:2024 财报背后的危机与曙光

    AI “双刃剑” 下的搜索巨头何去何从?文/每日财报 林岚2 月 18 日,百度正式公布了 2024 年的年度成绩单,这份财报不仅是对过去一年百度经营状况的总结,更是外界观察这家老牌互联网巨头在 AI 时代转型步伐的关键窗口。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汹涌澎湃的 AI 浪潮冲击下,百度的表现可谓是喜忧参半,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

  • DeepSeek再掀金融智能化风潮,看银行业如何乘风破浪

    DeepSeek等AI大模型无疑助力银行业更高效、精准地实现智能化转型。文/每日财报 林岚2025年开年什么最火?大概就数DeepSeek了。1月10日,Deepseek推出了推理模型DeepSeek-R1,同时发布了移动端聊天机器人应用。仅仅过了17天,也就是1月27日,这款移动端聊天机器人应用就在苹果美国应用商店的下载量登顶。在此之前,该公司发布

  • 美年健康接入DeepSeek:加快AI+医疗应用落地

    2025年新春,DeepSeek在人工智能领域引发了新一轮技术变革,迅速成为关注焦点。从相关渠道获悉,AI医疗领跑者美年健康集团已将多项业务应用接入DeepSeek,此举将全面推动医疗健管的智能化升级,大幅度提升业务发展潜力。美年健康集团早在三年前便提出了“All in 数字化”战略,2024年更是将其升级为“All in AI”,成果显著

  • “健康小美”AI智能主检批量上线,美年健康引领行业变革

    蛇年的第一个交易周,在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崛起的加持下,国内AI 链条以及科技股的地位被重估。医药股方面,早在去年就实施“All in AI”战略的美年健康,抓住了AI+医疗爆发的机遇,在2月7日强势涨停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2025年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(CES)数字医疗健康专场中,高盛点明“AI+医疗”将成为该行业吸引全球资

  • DeepSeek爆火,如何把握AI投资热潮?

    春节期间,一款名为DeepSeek的AI大模型爆火出圈,目前日活用户已超过2000万,成为市场热议的焦点。DeepSeek采用高效的算法设计和框架优化,在数学、编程、自然语言理解等方面表现突出。值得一提的是,即便在有限的算力条件下,DeepSeek也拥有卓越的性能,有效降低了AI模型的训练和推理成本,其V3模型仅耗费约558万美元,显著

  • 以岭药业2024业绩预告首次亏损6-8亿,“神药”也得去库存

    文/每日财报 南黎1月21日,以岭药业发布业绩预告,预计2024年度净利润为负值,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6-8亿元,比上年同期下降144.37%—159.16%。这是这家明星药企自2011年上市以来首次业绩亏损。对此,以岭药业解释称,由于报告期内部分呼吸系统产品临近有效期,公司拟冲减相关产品销售收入,并拟对临近有效期存货